Monday, April 30, 2012

辛巴樂:台灣夜市小吃大轉移

有一陣子經常往台灣跑,每次行程縱使再緊湊,有兩款路邊小吃是怎樣也不能錯過的,一是烤臭豆腐,另外就是烤香腸。現在搬到灣區,臭豆腐總算吃過對味的,但香腸就不易找,直到這次在洛杉磯,才驚見有家台灣香腸專賣店。

辛巴樂(SinBala Restaurant)一踏進門就讓人有種久違的親切感,從店員的熱情招待,到餐牌裡一系列教人花多眼亂的小吃,都很台灣。


店裡掛上口愛的辛巴樂漫畫系列,容許我充台妹一下。

辛巴樂的招牌菜是香腸,味道有上廿款,全部只賣一塊多,敢試的話加朱古力或草莓醬的都有。我們比較守舊保險,點了麻辣和蒜泥味。香腸很香脆,不像超級市場買回家吃起來像臘腸的那種,有點可惜的是上桌時已切片,叫人特別懷念路邊攤買完就整支啃的烤香腸。

蒜泥用的是生蒜,幾乎比麻辣要更辣一點。

晚餐只吃香腸不行,我們還點了肉羹米粉和鹽水鴨麵。

足料又香濃的肉羹米粉。
鹽水鴨麵再入味也顯得相對清淡。

辛巴樂還賣茶類和刨冰類等各式台灣小吃,幾乎把半個夜市的路邊攤都搬過來,論價格論食物種類都把隔壁主打小籠包的名店鼎泰豐比下去。畢竟小店獨有的吸引力是無可比擬的,事實上鼎泰豐也沒搶到辛巴樂的客,幾次路過辛巴樂都爆滿,可恨的是灣區分店沒能撐下去,叫人只能再次慨嘆隔壁飯香。

Saturday, April 28, 2012

Royal/T:美式藝文x女僕咖啡店

常常覺得咖啡店的個性才是店的靈魂,始終怎樣的咖啡店就會招來怎樣的顧客。當聽到身邊人說洛杉磯有家放藝術品的女僕咖啡店,頓時引發心中無限好奇,一時無法想像店的目標客源,實在不得不去一趟看看。

Royal/T的綠野外貌帶童話風,門口迎賓就有奈良美智的狗雕塑。

Royal/T說到底其實是家日本風的藝廊x咖啡店x潮物商店,收藏當代藝術品的東主也不諱言要在她的藝術空間引入日本次文化原素,但畢竟把日本次文化全盤複製到美國未必人人接受得了,咖啡店裡cosplay女僕的服務生,跟書本裡介紹在秋葉原的並不一樣,感覺Royal/T其實比較像走藝文多於女僕咖啡店路綫。

Royal/T四處都放著東主的收藏。
!!!!!
遠處角落玻璃房是賣日系潮物的商店。
店裡裝潢也貫徹cosplay文化。
不知人家是否願意網上現身。

或許因為沒機會多與女僕聊天溝通,感覺食物也有點失色。我們的二人下午茶有三文治和甜點,份量和質素都只屬一般,最有特色的反而是餅乾,做成Royal/T店徽的形狀。

男主人大概會嫌份量太少。
隨咖啡送的朱古力和餅乾都有店徽。

縱然食物未必能召喚客人回來,但茶客之意不在啡,帶著去藝廊的心態來還是會有收穫,再說Royal/T咖啡店傍晚打烊後有時還會變身表演場地,走藝文路綫的茶客來這裡絕對有你杯茶。

Friday, April 27, 2012

Bottega Louie:洛杉磯的魔力西餐廳

去五小時車程外的洛杉磯旅遊,遇到再好吃的餐廳,也未必會一再光顧,嚐過的美味就藏在心裡,好把餘額留下來發掘新的美味。可是Bottega Louie卻是例外,這家店彷彿有種讓人神魂顛倒的魔力,還沒踏出店外已盤算著下次要吃什麼。

從外面也看得出是很大一家餐廳。

Bottega Louie基本上分成幾區,推門一進去是蛋糕麵包外帶區,一整列的甜點櫃單看還沒吃已有點sugar high。

可愛的馬卡龍超熱賣,一小時左右就消失了近半。
甜點超精緻,完全被迷惑得不知如何下手。
麵包蛋糕都漂亮,但吃得下幾多樣?

門口的另一邊是酒吧區和開放式廚房,再往前一點點才是餐廳區。人氣熱店難免要等位子,餐廳區的小姐登記過後著我們可以先四處看看。這位小姐很眼尖也貼心,十多分鐘後在人頭湧湧的外帶區中把我們帶回餐廳區,準備開動!

光鮮明亮的開放式廚房,等位子時看著感覺特別餓。

這天有供應早午餐合一的周末brunch,我們首先就選了一份三文魚班尼迪蛋,基本上沒有可以挑剔的地方。

Egg Benedict無論蛋、三文魚和醬汁一切都做得剛剛好。

另外一份是Torpedo三文治,沙樂美腸和蔬菜都很鮮,遺憾的是麵包不是我喜歡的軟包。

好大一份足料三文治!

要推介的還有鮮搾果汁,八款選擇中驚見最愛的菠蘿汁。

飲品列大發現鮮搾又鮮甜的菠蘿汁,驚喜!

Bottega Louie的招牌菜據說是炸Portobello菇、Burrata披薩,還有我躊躇許久但最終放棄的朱古力梳乎厘,但兩人實在吃不下那麼多,所以通通都錯過了。用完餐準備離開時再次經過外帶區,看著玻璃櫃裡每一件像在跟我揮手的甜點,想著車裡從85度和Italian Tomato外帶的蛋糕,最終也只好揮手跟它們說掰掰,但真的好想像凌凌漆一樣加一句,「不如今晚再相逢」。

Wednesday, April 25, 2012

元寶:台灣味的街坊食堂

每個人的家附近總有一間被視為飯堂的開飯熱店,無論吃過幾次,到了沒做飯又或純粹心癮起的一天就自然會想到它,而我的飯堂在元寶(Queen House Restaurant)。元寶坐落Mountain View Downtown市中心,附近食肆多不勝數,中餐館也有好幾家,相比起來元寶這小店其實不太起眼,第一次決定去試試,很離奇,是因為偶然看到高登巴打談起,結果一試就愛上它的台灣味。

元寶基本上小菜、麵食到小吃都賣,但幾乎每次我都會點蚵仔麵線,尤其在冷颼颼的一天,濃稠的湯頭搭麵線吃到最後一口還是燙的,讓整個人暖呼呼。

灣區台灣小吃店當中,元寶算很不錯,蚵仔麵線我吃上癮。

天氣熱的時候可以吃雞絲涼麵,涼麵汁調得剛好很清爽,不過吃多了也遇過廚房失手的情況,有一次涼麵煮到糊掉,發誓永不再點,結果下次按捺不住再來一客,卻又很對味。

這次的雞絲涼麵對辦。

元寶隔壁還有茶殿(Tea Era),是飯後喝茶的好地方。雖然分隔兩舖,但茶殿與元寶同在周二公休,連洗手間也共通,有理由相信兩家店有密切關係。

一直懷疑元寶和茶殿的老闆是同一人。
總覺得手作讓人感覺親切。

無論如何,茶殿是Mountain View Downtown三家茶店中我最愛的一家,單純的由於選擇很多,就如玄米奶茶就不是另外兩家有賣的款式。

玄米奶茶(後)是首選,麥香奶茶(前)也在熱選之列。

稱得上飯堂,可以想像元寶加茶殿這組合並不是個讓你慢慢邊吃邊聊天的好地方,元寶的店面可以說是很小很擠,尤其人一多的時候,簡餐吃完也不好意思不閃人,但街坊飯堂不完美的美味就是有種讓你定時回來的魔力。我想有一天我要搬家的話,我一定會懷念元寶和茶殿。

Monday, April 23, 2012

阿特蘭大:Mary Mac‘s南方家庭菜

一直膚淺地認為吃美國菜就只有煎牛排或漢堡,再挑兩款不離薯仔或雜菜的配菜這樣,在阿特蘭大才發現美國南方菜原來可以如此豐富多元,Mary Mac’s Tea Room是市內老店,雖然因為歴史因素謙稱茶館,但它的確是家正式餐廳,而且做傳統南方菜式已經將近七十年。

Mary Mac是第一代掌舵人的名字。

送上餐牌的太太看來也是個老店員,很貼心地跟第一次來的我們介紹如何點餐,基本上要吃什麼從餐牌上挑好寫好再把紙條給她就可以。

每人都有自己的紙條,我吃了什麼一目了然。

率先送上的是溫熱的麵包籃,圓圓一小顆的是南方菜中常見的玉米麵包,質感比較像鬆餅;也是圓形但成卷狀的是店裡著名的玉桂卷,還看到有人外帶了一盤回家。

玉米麵包和玉桂卷都很香甜,普通的麵包卷被比下去了。

南部本來以炸點見稱,但炎熱天氣下實在嚥不下炸雞,結果我的主菜是烤火雞。火雞不錯吃,但配菜更精彩。超過三十款可供選擇的配菜大多很南方,為了一究Pot Likker、Cheese Grits、Brunswick Stew和Hoppin John這些東東是啥,我們在餐廳裡很尷尬地Google了一下。因為我和南方人一樣喜愛蕃薯,結果我挑了Sweet Potato Souffle,還有據說是店裡詢問度最高的番茄派Tomato Pie。

番茄派夠鮮,蕃薯梳乎里夠甜,但再加火雞主菜,真的很飽。

近墨西哥灣的南部州分鯰魚很著名,我們另一份主菜選了清淡鮮美的烤鯰魚。南部另一種常用食材是秋葵,外遊為免上火,我們沒選炸的,改挑番茄煮的。

番茄煮秋葵不錯,但還是後悔沒豁出去試著名的炸秋葵。

Mary Mac’s的食物感覺其實有點家庭式,餐廳氣氛也一樣讓人輕鬆自在,雖然我沒全聽得懂人們之間的對話,但身邊的人就形容在這裡有感受到南方人的親切。突然很慚愧,也驚覺自己對美國菜先入為主的迂腐想法,實在有如一些人覺得中餐就只有春卷和炒飯一樣,非常片面。

Sunday, April 22, 2012

阿特蘭大:金翅真的太CNN

CNN在舊同事之間幾乎是忌諱,除了是其中一個無論你願不願意都要無間斷追看的新聞台,CNN也在每一個人心中留下一段不能磨滅卻又難以言喻的經歴。但過了好一段日子,出於好奇冒險也好,斯德哥爾摩症發作也好,我不否認,當得知CNN總部在阿特蘭大以後,我就決定此行我一定得去看看。

這不是資料片段/圖片。
再俗也得在門口拍個照。

我不能想像香港任何一間電視台能辦得成收費導賞團,但在這裡我真的掏出了15美元參加它的Inside CNN Studio Tour

CNN大樓進去是個開揚的中庭,團友就在這裡集合。

鴨仔團第一站是個像小型電影院的地方,在裡面團友可以看到許多來自各地不同訊號的畫面,還聽到錄影廠內導播給攝影師、記者和主播的指示。再次不能想像,如果舊日intercom的對話作如此公開的現場直播會有怎樣的效果。

就像X廠電視牆的濃縮版。

下一站就是錄影廠。第一間錄影廠很細小,感覺是專給遊客做介紹用的,團友可以上主播台拍拍照玩玩讀稿機。再來的才是真的,團友只可以隔著玻璃看直播,拍照禁令嚴格執行。編採部在下一層,也是只可遠觀。

哪家新聞台能缺少頭頂一列必須緊盯的電視?

從高處往下看是地下的餐飲區,地面舖成世界地圖的樣子,據說紅桌的位置是CNN有駐站的地方。

如果紅桌位置有駐站的說法是真的,那桌椅看來有被移動過。
這裡還看到似曾相識的CNN NEWSOURCE。

美國所有旅遊活動的終點站離不開禮品店,然後這裡又看到眼熟的。

無題.無言。

這樣的終結感覺也真來得難以言喻。

Saturday, April 21, 2012

阿特蘭大:可口可樂夢幻樂園

可口可樂早已成為極端全球化的標誌,品牌行銷面向世界,廣告中你會看到不同種族的人即使遠在天涯海角都在歡欣地喝可樂,但廣告卻沒必要跟你說它的發源地原來就在阿特蘭大。今天可口可樂的總部仍設在這美國東南方的大都會,還在市內締造了大型主題展館﹣可口可樂世界(World of Coca-Cola)

買過票一進去就看到販賣各地特色的可樂瓶。

可口可樂
世界大概是可樂粉絲的朝聖地,我不是粉絲,但來到可樂總壇所在城市,神推鬼使下最終還是決定去看看。這裡的展品基本上綜合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可樂廣告與商品,無論你從那時那裡來,都總會找到與你有點相關的東西或回憶。


越看各地的廣告就越覺得可樂的滲透幅度其實誇張得恐怖。

想知道可樂是怎樣生產的嗎?這裡還有小型模擬生產線,但源頭那大罐糖漿的成分依然是個謎。

沒被質檢淘汰的成品,將會成為你離開時的紀念品。

可口可樂今天賣的已不只有可樂,在全球各地為所謂迎合地方口味還推出不同的飲品,在這裡超過六十款汽水可以喝到飽。

看到這喝到飽汽水機不禁想起好幾位幾乎靠喝可樂維生的朋友。
每款試一小口其實已飽得不用吃下一頓正餐。


展館還有4D電影院播放《可樂的神秘配方》(Secret Formula),雖然不至天真得認為片子會爆料,但內容完完全全貫徹展館硬銷「喝可樂會快樂」的洗腦式宣傳,還是看得幾乎要𠝹凳。

在可口可樂世界裡,有一刻曾感覺自己有如身在《20世紀少年》裡的朋友樂園。四周的一切不斷告訴你,你喝的是好東西,縱然你永遠不知道你喝的實質是什麼。然後有一剎那你近乎要相信這滲透全球的產品或許真的在某程度上讓世界共融,近乎要忘記那企業在發展中國家做過的壞事。走出樂園的一瞬間,仍在有如怪夢中驚醒後的崩緊狀態,我希望我是個生還者。

Friday, April 20, 2012

阿特蘭大:馬丁路德金走過的路

如果說亞裔在三藩市的發展史上佔了一些比重,那有著過半非裔美國人人口的阿特蘭大,則絕對是個有著豐富黑人歴史背景的城市。當中在這段歴史中不得不提的是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他生在此也葬於此,他成長的社區今天就變成了國家歴史遺迹(Martin Luthur King Jr. National Historic Site)

最近這歴史園區的地鐵站也名為King Memorial站,步行至園區約十餘分鐘,在街角首先看到的是馬丁路德金曾牧養的以便以謝浸信會(Ebenezer Baptist Church),他的浸禮和葬禮都在這裡進行。


Ebenezer Baptist Church是家平實卻莊嚴的教會。

離開教會沿主要大街Auburn Avenue往前走是馬丁路德金紀念中心(The King Center),室外是他和太太長眠之處,室內是個展館。

緬懷這位為爭取平等自由犧牲的民權領袖。
展館收藏許多馬丁路德金的物品,當然包括他著名演說的手稿。

再往前走就是馬丁路德金出生和小時候居住的地方。公眾拿到票的話可以免費進去參觀,但門票即日超限量在紀念中心派發,不能預定,純粹每天先到先得,當天中午時分到達票已派光了。

參觀馬丁路德金故居的門票搶手,要進去似乎不易。
旁邊的建築物也在,完整保留這被稱為Sweet Auburn的社區。

工作讓人盲目,曾經馬丁路德金的演說對我而言,幾近變成奧巴馬系列「故仔」中一句「I have a dream」的過場upsound而已。親身一遊他曾走過的地方,重溫著他懾人的演說,我覺得這趟我找回一點人性。

Wednesday, April 18, 2012

米雪兒灣區店:再也找不到的餡餅

說到我高中的那些年,很遺憾佔了不少時間在上補習班。上課前在一街之隔的唯一麵家花個六塊買個餡餅,是我的晚餐,也是一段苦中一點甜的回憶。知道灣區有餡餅專門店開業,不禁又想起那段時光,趁著去Cupertino看骨子裡很港的《春嬌與志明》,我們決定到這一家在戲院附近的米雪兒餡餅(Michelle's Pancake House),尋找在我想像中骨子裡應該很北京的餡餅。結果,跟想像有點落差。

看菜單時滿興奮,結果就,還好。

我愛北京餡餅的豪邁,大大一顆狠狠地啃,香脆帶嚼勁的餅皮配合肉餡和湯汁,總覺得帶種很北方的實在感。米雪兒餡餅卻是小顆的迷你版,皮薄是沒錯但就是少了餡餅該有的質感,一剎那有種感覺店家似乎想要做上海王家沙式的牛肉餅,不過真的沒有第一次吃王家沙時的驚艷。

記得王家沙以前也有這小心湯汁的溫馨提示。

餡餅始終偏油,縱然迷你但幹掉兩個也就膩得再吃不下了,相對之下水餃就比較清爽對味。店裡水餃的選擇很多,可惜不能點半份,兩人行如我們就沒辦法多試幾款口味了。

比較之下我喜歡這韮菜豬肉餃。

這一頓最驚喜的反而是酸辣湯,酸度和辣度都夠足又平衡,誰也搶不到誰的風頭。

酸辣濃湯!
為防不夠飽點的炸醬麵主食,結果油油的餡餅其實夠撐有餘。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米雪兒餡餅打廣告真的打得很兇,網上隨便找找就發現無論之前在洛杉磯開店,還是現在在灣區開分店,電視報紙宣傳式的加持文總有一大堆,多少讓人期望過高,又或感覺文章內容過譽了,這也就難怪網友的評價好壞參半。但公平一點說米雪兒也沒一些劣評裡說得那麼差,在難得有賣餡餅的灣區,帶著平常心去還是值得一試。